刘栋良:深耕产学研 做电机应用突破的“闯将”

2022-05-20 09:34

/index.php/article/2022/05/354

新闻来源:中国科技网

洪恒飞 程振伟 倪佳慧 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敢想而且敢干,这一理念贯穿着自己十年多的课堂教学和电机研发工作。”近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副研究员刘栋良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电机研究的产业化,既需要把论文写在课上,也需要写进企业,两者相互促进。

电机是机电能量转换的重要装置和电气传动的基础部件,大到远洋航轮飞机,中到汽车动力,小到空调家电,都有广泛应用。早在2006年,刘栋良牵头研发的交流永磁伺服电机与全数字化伺服驱动器产品成功通过国家电控配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并实现了全数字通用交流伺服系统产品产业化,形成年产8000套的生产能力。

除了杭电自动化学院副研究员,刘栋良的另一个工作身份是卧龙电气驱动集团(以下简称卧龙)全球中央研究院副总裁。2005年3月,刘栋良在浙江大学获得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学位后,进入卧龙博士后工作站,从事交流伺服系统及非线性控制策略的研发工作,把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事的永磁交流伺服驱动、控制策略、无传感器运行等研究工作在卧龙开展进一步的探索,与该公司就此结缘。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经济开发区的卧龙产业园,2013年时还只是两层楼的电动汽车(EV)电机项目研发工作室,如今已成为占地近百亩的EV电机的研发、生产基地。每年从这里出产30万台以上EV电机运往全球各地。

刘栋良工作照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宣传部供图
 

刘栋良带领研发团队在这里克服了诸多电机技术难题,比如,团队研发来磁钢退磁—反电动势估算法、转子过热—电机损耗估算法、轴承异常—转速谐波分析法等先进电机算法,实现了电机设计的平台化、电机测试的平台化。

“当时我们已经预测到电动汽车会迎来爆发增长期,而电机是其核心动力组件。我们研发了有稳定性、经济性、环保性的EV电机,并成功成为宇通、吉利、奔驰等电机供应商,为卧龙带来数十亿元的市场供应额。”刘栋良告诉记者。

结合在企业工作形成的状态,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刘栋良始终强调敢想敢干的理念。他的每一届研究生,都需要在读研期间去卧龙等龙头企业参与研发,如果条件具备,还可以牵头负责子研究项目。

“没有比直接参与企业重大技术攻关,更能提升学习了。” 刘栋良的学生屈锋告诉记者,自己在卧龙做研发的一年半时间内,和导师合作,针对电动汽车中的噪声、振动与舒适性问题,对电动汽车电机—减速器组成的动力总成系统进行了振动与噪声的研究。

近几年,刘栋良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浙江省科技计划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技术成果都已在卧龙转化为产品,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刘栋良表示,在产业一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带学生一起研究攻关,这也是为人师的成就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