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防爆电机厂的起源

2021-06-01 14:05

/index.php/article/2021/06/155

上世纪60年代,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1956年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还策动了分裂分子进行武装叛乱。中苏两国长达7300公里的边境线,出现了空前的紧张局势。

1969年,中苏边境陈兵54个师、近百万人,在珍宝岛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当时冷战格局的另一极美国,也同样对年轻的新中国虎视眈眈。美国第七舰队公然进入我台湾海峡,还胁迫我周边国家签订条约,结成反华联盟,并在这些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对我国东、南部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包围圈。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当时中国70%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完全暴露在苏联导弹射程和美国航空母舰攻击范围内。一旦战争开始,中国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

为了应对严峻的外部环境,1964年,中央决定建设第二套完整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体系,将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生产资源逐步迁入三线地区。

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三线建设即将拉开帷幕。

所谓“三线”,一般是指当时经济相对发达且处于国防前线的沿边沿海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的三道线。

三线建设,就是要在三线地区再建设一批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基地,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当时有句话口号叫“备战备荒为人民”。作为新中国第一个最完整、最先进、规模最大、职能最全,有着“共和国长子”之称的东北重工业基地,担起了支援全国三线建设最大任务量的时代重任。

自1964至1980年,贯穿三个五年计划,整整16年间,东北重工业基地约向三线地区内迁企事业单位200个、人员100万、援建项目300个。

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豫西地区的经济有了初步良好的发展,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了河南的煤炭工业,这些既有的工业基础为三线建设时期重点开发提供了可能。

其次从地域和地形上看,河南处于天下之中的特殊地理位置,地处内陆腹地,古语有“当取天下之日,河南在所必争”之说,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另外豫西地区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煤、铝、钼、金、石油、天然碱、萤石、耐火粘土、蓝石棉等储量较大,特别是煤、铝、钼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且豫西地区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黄淮平原和南阳盆地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一半,历来是我国“中原粮仓”,这些都符合三线建设对地理位置和原材料的要求。所以豫西作为“三西地区”(鄂西、湘西、豫西)之一被划入国家大三线建设区域,河南成为三线建设重点省份之一。

按照国家的划分,河南三线建设区域即河南省位于京广线以西的区域包括三门峡、洛阳、南阳、平顶山、焦作、济源全部和安阳、新乡、鹤壁、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部分地区。三线建设时期建设重点放在了焦柳线河南段沿线地区,即焦作、济源、三门峡、洛阳、平顶山、南阳地区。

1970年5月,根据战备需要,经国家计委批准,原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决定从黑龙江佳木斯电机厂迁移部分职工、设备到河南省南阳市组建南阳防爆电机厂,搬迁规模为:职工800人,主要设备117台套,年产各类防爆电机7—10万千瓦。

接到搬迁文件后,佳木斯电机厂成立了南阳防爆电机厂搬迁领导小组。5月30日,领导小组作出建厂工作全面安排,正式确定当日为南阳防爆电机厂建厂日。

 

 

猜你喜欢